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公司新闻

榜样的力量开云电子

  开云电子在庞大的医师队伍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们以医院为家,视患者如亲人,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救死扶伤为最高准则,为各行各业树起了一座亮丽的丰碑,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6名杰出医师代表荣获纪念章

  这位82岁的国医大师从医60多年,经他诊治的患者,既有外国领导人,也有普通老百姓。他的学徒遍布世界,他的名气享誉中外。他的医德医术真正体现了大医精诚的真谛和魅力、崇高和伟大。他就是吕景山,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因其医术精湛,前来就诊的国内外患者摩肩接踵,还有许多异地患者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求助,他均不辞辛劳一一免费作答。1975年作为我国首批赴喀麦隆共和国工作组的一员,他的医术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他虽已至耄耋之年,仍勤耕不辍,服务于临床。

  吕景山在学术上师古不泥,独辟蹊径开云电子,见解独到。“对药理论”是他系统总结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所得,是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的精华。“对药理论”的总结和发扬,填补了自南北朝迄今1400多年以来药对配伍专辑的空白,成为中医方剂学研究的典范,为中医方剂学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他在“对药理论”的启发下,将其运用于针灸腧穴,首次提出了“对穴理论”,为针灸学及针灸处方学的研究和发展创新了思路,树立了标杆。他总结出版的《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临床经验集》被翻译为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开云电子。

  针刺手法是针灸学的核心技术,是临床疗效的保证。吕景山通过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体会,采用“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手法,获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

  作为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吕景山培养了学术经验继承人5名。又通过“全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收徒7名,多年来分别在国内外收徒60余人。随着“吕景山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的成立,他的学术思想将进一步得到总结、继承和提升。

  “行医先做人”是孙之洞一直坚守的理念。“首先必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把所学的知识变为精湛的技术,才能治好更多的病人,要用心学,用脑思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孙之洞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CT,无法早期发现病人颅内血肿,延误救治。他带着这个问题开云电子,学习颅脑损伤后疾病发展的病理规律,翻阅有关文献,向老师请教,总结出勤问、勤看、勤查的服务理念。“问”可以发现病人的主观症状变化,“查”“看”可以及早发现轻微的意识和体征表现。综合这些变化,就可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探查、清除血肿开云电子。他通过对疾病的探索,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挽救了许多患者。

  “医务工作者身上要体现一种责任。”孙之洞说,神经外科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来诊时已是疾病的晚期。他曾治疗一例晚期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延误治疗,来诊时两眼已近失明。经过认真研究,他决定手术治疗,但风险很大,医生必须面对现实、勇于承担。孙之洞亲自向患者家属交代了病情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希望家属理解。手术过程十分艰难,在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手术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病人恢复很好,视力有所改善。孙之洞用精湛的医术、谦恭和蔼的态度、良好的医德,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庄虹1960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卫生系,曾在山西省疾控中心工作。在岗40载,他足迹遍及省内所有市县,为其进行专业指导和技术培训,并完成了诸多课题研究。1960年—1963年,他解决代食品的食用性和安全性研究,首次确认了存在我省食用油中毒原因研究以及我省发生大面积小麦赤霉病,为解决国家粮食征购和安全食用研究作出贡献。1973年—1983年,他组织、指导并参与完成了我省承担的GB2748-2756、GB4809、GBn238等25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研制,且均已颁布实施。1978年—1990年,他完成或参与完成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与预防对策研究”“粮食、蔬菜等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标准”等多项研究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标准成果奖等,其中“山西省1982年营养调查”被国家科委登记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1983年—199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授权规定,他先后承担起草“山西省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山西省食品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办法”(试行)等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共20余项。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庄虹陆续对2000余名基层专业人员、在校学生以及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师培训班(山西基地)学员展开教学工作。

  李小峰1990年正式进入山医大二院工作,与血液科王来远教授共同组建成立山西省首个风湿免疫科。1995年,他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风湿免疫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风湿病学泰斗张乃峥教授。经过3年系统学习和刻苦钻研,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血清学诊断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为了科室发展,李小峰积极筹措资金,于2000年建立我省首家一流的风湿免疫科的专业实验室,并与协和医院风湿科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将该实验室建成了国内排名前三的重点实验室。

  通过对20余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李小峰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的诊治上提出了“周期联合、免疫调节”的治疗理念,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近年来,与北京总医院卢学春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高崇教授合作攻关,在国内外首先发现风湿性疾病主要是由于Treg细胞减少导致免疫耐受缺陷引起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到了能促进Treg生长的药物如小剂量白介素-2、二甲双胍、雷帕霉素等药物,在改变原有的理念基础上,再次提出了诱导和重建自身免疫耐受的新理念,增加了疗效,降低了副作用,使风湿病有了治愈的可能。

  “在来山西大医院之前是家人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女儿很支持我,她鼓励我到山西大医院创建一支新的团队,相比自己去救治病人,一个成熟团队所能做的贡献或许对山西呼吸学科的发展更有意义。”山西大医院主任医师许建英说,这些年在科室管理上花费的心血比自己家还多,某种意义上这里给了自己“创业”的机会。科室创建之时,病房楼道里还有许多建筑垃圾没有清理,路面也不像现在干净平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工作流程的建立、仪器设备的安装、病房的布置等。

  2014年后半年,科室提出主治医师以上年资的医生要做呼吸亚专业方向专攻计划,与国内一流医院进行临床研究项目的合作,获得更多向一流专家学习的机会,让大家了解到目前最先进的理念和诊疗手段,参与其中去学习、去探索。

  对于刚到科室的青年医生,许建英提出严格要求,从基本功的操练开始,比如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跟随上级大夫查房等,都要做到规范。她还鼓励青年医生下基层诊疗和做专题讲座,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因为他们的成长决定着学科发展的未来。

  贺星龙岁数不大,只有38岁;学历不高,职业中专毕业;却已当了18年村医,名气很大,在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乃至与大宁县隔着一条黄河的陕西省延长县,方圆几十公里的许多人家都保存着他的手机号码。

  2000年,贺星龙回到了村里,可要行医看病,却连最起码的听诊器、血压计都没有。了解儿子秉性的父亲开云电子,把住的窑洞腾出来作为诊所,凑了400多元买回几件必用的医疗器械。接着,贺星龙印了4000张宣传页发到周围村里,并郑重承诺:病人就是亲人,电话就是病情,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救治一位病情危急的老人,他曾半个月没回家,在老人床前的椅子上度过15个日夜。老人的病好了,打电话找他看病的人更多了。

  靠挑着扁担步行,一天下来看不了几个病人。贺星龙终于攒够钱买了摩托车,这些年,他前后骑坏了7辆,跨越山西、陕西两省的28个行政村,行程40多万公里,上门为留守老人、孩子看病。